iso 932 香港Q嘜優質服務計劃
生意買賣熱線

92932

【一條蹺的誕生】銀髮商機 醫護中介上位

本港醫療機構常鬧人手荒,正規員工長期受壓又會加速流失,人手更不穩,影響醫療質素。關志康八年前因緣際會介紹了相熟的醫護朋友上門當私家看護,發現如此的醫護人手配置在人口老化及資源短缺的香港是個不能小覷的商機。於是他在2009年成立「百本醫護」發展中介業務,將他口中那龜毛的服務全面電腦化,再引入不同的品質認證,將行業推向專門化。八年以降,無論是使用平台求職或求助的人也倍增,團隊由幾人變成上萬人。而公司去年亦成功在創業板上市,變成百本醫護控股(08216),現時每年營業額達3,654萬元。「一直覺得將醫護人員介紹來介紹去,其實好濕碎,但我的堅持是將濕碎事認真做,還是會有一番作為。」

在百本還未成立前,關志康已常向身邊的親朋戚友「推銷」其醫護朋友,以短期形式上門幫忙照顧有病的家人及長者。久而久之,他發覺將這種「舉手之勞」,其實可以是個很大的商機。於是在2009年,他決心創立百本醫護,做個真正中介人。

開業最初,關志康的「家當」就只得商務中心一張辦公桌和幾個可轉介的醫護朋友。「一方面找朋友搭上搭,羅致一些合資格的護士和護理員,又跑去醫院門口派傳單,問人有冇興趣加入。對客人以做完服務才付款、不滿意不收費等作招徠。」

小小公司並非沒生意,但遇到的問題卻又多又棘手。最初醫護人員都不習慣「掛單」,擔心被騙,「每次都大費唇舌才勸服他們去試試,話去又唔去、臨時甩底的……甚麼都試過。」他更試過因大機構「拖數」而要變賣自己的資產去出糧給員工。

日接50查詢需求龐大

不過,這些種種仍無損關志康的信心。他認為,本港醫療最核心的問題仍是人手供不應求,該公司近年平均每日都會接到50個查詢,希望覓得合資格人員,需求毋庸置疑。另一方面,正規醫護人員對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加上以自由人身份「掛單」收入理想,工作十天的收入就已等同以往在醫療機構工作一個月。「既然供求都有,只要好好管理,這個餅應可愈做愈大。」

從確認供求那天起,關志康就開始引入不同配套,把業務推向專門化。當家庭式手作營運的競爭對手仍用Excel記錄員工資料時,他已花費巨額升級電腦系統,將旗下醫護人員按年資、專業資格及工作時間等分類。只要後勤人員一接獲「柯打」再按按電腦,便可找出所有合適人選。此外,公司又引入了不同的品質檢定及管理認證,提升服務質素。

為公立醫院做外判HR

往後幾年,行業的「餅」確實愈做愈大,他解釋因為問題比他最初想像嚴重。「人人都講香港醫護人手不足,但你很難想像缺得咁緊要。」現時百本的人手配對,有一半是配到公立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他說超過一半資助院舍也使用過他的轉介,有時一次過要配對20多人去填補空缺,也有更多自由人其實是醫院長期兼職。「公司最後索性做埋人手編配方案,即是這部門未來一星期需要幾多人手,尚欠幾多,我幫你搵埋人編埋更表,好似一個外判的HR咁。」

而另一半人手則配到「有錢人」的住所當私家看護。問及客人到底有多富貴,他解釋:「轉介一個全職24小時看護,每月人工就要15萬元,有時未必好多工作,只是家人覺得有護士會放心,所以你能想像用15萬來買個安心的人大概是甚麼Level。而驚訝的是,這些人香港大有人在,多得起了我們一半的生意。」

正因如此,公司近年發展不俗。旗下員工由最初幾人增至現時1.5萬人,當中一半有護士資格,而活躍員工逾2,000。近年百本更在各區開設分店,兼營產品銷售及培訓課程。而公司去年更成功在創業板上市。

上市後生意增長可觀

問及這些年的生意進帳,關志康笑說:「生意其實一直都不錯,你睇我無乜賣廣告就知!公司的收費在行內也不是甚麼秘密,現時每派出一位護士工作8小時收2,500元,而我們就抽取500元作佣金。」雖然始終沒說明生意額,但根據該公司的業績報告,百本於2013至2014年(截至6日)的財政年度營業額為3,654萬元,而去年下半年的營業額,較2013年同期增加近三成。

落戶一個冒起的行業,又喝了頭啖湯,預料百本發展應繼續一帆風順。此時關志康輕歎了一句:「未必!」原來這一行「成也人手,敗也人手」。他謂服務需求一直穩定,預計隨着人口老化,未來還有增長,但醫護人手的增長卻只得取決於政府醫療政策及相關培訓,「如果沒辦法增加合資格員工,即是塘水滾塘魚,很難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