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這麼遲才來到!雖然我一早訂了這間fusion餐廳位子,我還是在外面等了四十分鐘才能進來,我也是剛好坐下來。」Steve遞過餐牌說。
「我不想的,老闆在五點多才說要開會brainstorming,需要向一個客戶提出新的proposal。過去兩年,我們一直在用相同的主題,他臨放工才說見客戶需要提出一個有創意的全新主題。不過今天所有人都腦閉塞,所以開了兩個鐘頭後,明天一早又再來作戰!」Karina一看餐牌的介紹。「麻煩你,來一份德國血腸sushi!」
「嘩!雖然這間餐廳出名創意fusion菜式,不用這樣重口味吧!不過不知道這餐廳如何想出這樣有創意的呢? 我相信不會是brainstorming出來吧? 在我公司所謂的brainstorming會議可算是完全浪費時間!」
「Brainstorming通常只有老闆說出他的想法,其他人都不敢將想到的意見說出來。」
「我記得有一次在那間日本餐廳裡碰到妳那個口沫橫飛的同事,他的名字好像叫Joey,對吧?我記得你剛剛介紹他給我認識的時候,他30分鐘裏不停高談闊論他的新創意項目。他似乎有很多想法!」
「Joey 是我們公司的頭號吹水王,也是Alan擦鞋王!實際上在大多數項目中,反而是說話不多的Ken才真能提出了一些很有創意的想法。但他是我們Team的宅男,在會議中很少主動說話。」
「那你呢?」
「我怎麼敢講出想法?我只是一個小角色。不過其實我其實也有一個想法,你上次向我展示你的新玩具VR goggles虛擬眼鏡,其實可以作為新的綽頭,可惜他們不喜歡。」
「現在VR的確很流行,有趣的是你敢吃德國血腸壽司,但不敢提出會議建議?」
【Dr. X 解畫】
其實上天創造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創意上有所貢獻,但是大多數人對創意(creativity)和創新(innovation)有許多誤解。很多人認為如果我們需要有更多新的想法,最好的方法便是叫一班人入會議室去腦風暴(brainstorm) ,就像廣告業或電影製作那些創作人一樣,我們的直覺認為只要一班人關在一起,新的想法便會出來。但最新的心理學卻發現:一個人比一群人更有創意!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基思·索耶(KeithSawyer)總結了近年心理學研究,一般團體頭腦風暴想出來意見數目,其實遠遠少於將這群體人先用一段分開的時間,去獨自想出不同的想法,然後才將所有個人的想出的想法加起來的數目。
其中一個原因令brainstorming反而減少了新想法是因為團體盲思(Groupthink)這個社會心理學現象。在團體決策過程中,由於有部份有影響力成員,令到其他人就算有不同的觀點,也被影響下要與團體的觀點一致。Antoine是話事的老闆,在中國文化中下屬尤其不敢將跟老細不同的想法講出來。其他人即使有想法,好像食物鏈最低層的Karina 都不想被殺!加上又有個超級外向的Joey,其他人如內向的Ken便只有龜縮。有另外研究指出,團體智商(group intelligence)跟成員個人的IQ 平均分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是不是每一個成員都有在討論時有沒有平均貢獻才是關鍵。
既然所有人自己都擁有創造力,那麼個人獨腳創作便是更有效 ? 雖然研究証明個人更有創意
(creativity) ,但創新 (Innovation) 卻需要團體緊密合作。因為創新是需要將好的意見一步一步實踐出來,成為新的產品及服務也難以獨自完成,而且更需要正確的領導力和正確的溝通方法去促進團隊協同 (synergy)。
促進式領導力(Faciltiative leadership)是先將要創意的範圍定清楚,然後去讓其他同事有點自己的
時間去思考及寫下自己的想法在 Post-it-Notes,跟著才一起開會。在討論時,領導要將自己的主見放下,而且主動邀請尤其是年輕及內向的同事去先表達,同時也需向外向的同事表達的時間設限,大家一起在討論時少用but,多用and,將不同的創意加起來,研究發現這種促進式
Brainwriting 的方法,比Brainstorming的方法有效得多。
如果老闆仍然用隨時腦風暴式去開會,下屬可以怎麼辦?其實下屬也有影響力的,Karina可以勇敢點,主動在會議中找機會講出自己的想法。在初時可能想法多半不被接納,因為影響力像豬仔錢甖,初入行時豬仔錢甖沒什麼錢,可能需要花時間耐心儲一會錢,例如嘗試私下email她的創意想法給上司,因為創新不但只是想法有多新穎,也需要將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表達,去影響其他人,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也是磨練自己整合及溝通的能力。另外因為 Karina 要做會議紀錄,她可以在正規紀錄以外在電郵中加上自己的新意見,也可以在會議後跟同事談談,將不同創意整合才讓年資多一點的同事去提出,在整個過程當中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溝通能力,我相信終於有一天老闆會賞識新一代的創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