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日,是「反送中」抗議遊行的日子,也是父親節。一向關心政治的Steve,亦有上街遊行抗議。原本Steve打算去完遊行,直接去Karina的父親節晚餐。然而,Karina再三叮囑Steve﹕「不要穿黑衣上她家,因為黑衣代表了『黃絲』的立場。」Steve萬分無奈何,唯有遊行後換上一件藍衣去Karina的家去慶祝父親節。
八時正,家庭聚餐開始,電視正在播市民遊行的片段。Karina的父親,口沫橫飛地說﹕「而家啲廢青有書唔讀,專搞亂香港,少少嘢就嘈喧巴閉,想當年我哋都係捱生捱死,先有今日嘅成就!班廢青…」(下刪五分鐘)Karina的舅父亦不斷附和﹕「而家啲年輕人咩都唔識,畀外國勢力洗曬腦都唔知,唔知頭唔知路就喺度盲反!自己中國人嚟㗎嘛,到時解放軍嚟香港你哋就知死…」
Steve越聽越「慶」,Karina連打眼色,要Steve忍住反駁的衝動。幾經辛苦,家庭聚餐才在表面和平的氛圍結束。Steve 立即以「落去買甜品」為由,拖著Karina去了樓下商場﹕「你睇下你老豆同班親戚,平時係不問政治嘅港豬,而家香港有事,就係咁屈啲年輕人!最好笑係佢地話年輕人俾人洗腦,其實佢地先係俾人洗腦洗得最勁嗰個!無根無據就話咩咩咩…」(下刪十五分鐘)。
【Dr. X 解畫】
2019年的父親節,正處於「反送中」抗議的期間。以筆者所見,每當有敏感的政治話題,各種媒體,包括傳統的新聞媒介和社交媒體都會有鋪天蓋地的報道,我們可能從電視或youtube上,見到名人或普羅大眾,以激烈的言語,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我們政治立場相反,去談及政治,例如激烈地批評某個名人「出賣」香港人,或以極為「絕望」的情緒去談及香港的前景。
他人激烈的言行及嘴臉,最能刺激到我們的杏仁核﹙我們大腦的情緒中心﹚及下腦(lower brain)部分,下腦並沒有太多多角度理性分析的能力,它只會簡單地用二分法,去把別人分成「好」與「壞」、「朋友」與「敵人」。當我們見到與我們政治立場相反的人,我們很容易把對方當作「敵人」,而對他們感到厭惡和憤怒。當我們感到被侵犯,我們也會轉而去「保護」我們的自己人,例如在社交媒體,發表我們的憤怒和絕望,因而負面情緒得以廣傳。
香港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同理心
「驕傲是罪的一氧化碳。 在你甚至不知道的情況下,它會默默地慢慢殺死你。」~Tim Keller
情商(EQ)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同理心」。同理心的第一層次,是從面部表情,交流,肢體語言或寫作中讀取他人情感的能力。然而,第二層次的同理心更重要,我們能夠放下身段去用其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也嘗試去理解別人情緒的背後成因,並利用他們的觀點繼續討論。
根據我多年的人生經驗和心理學研究都發現,使用邏輯和證據來說服別人(證明你錯了,我是對的),效果非常有限。事實上,如果以這種贏輸的心態去與人討論,縱使贏得辯論,往往輸掉關係,令香港更分裂。
我們的驕傲令人固執盲目,自我中心。虛懷若谷的心,才能使人追求事實和真理,說服群眾,帶領香港走出困局。退一步海闊天空,細心聆聽一下對方的訴求,令關係能夠保存,才是王道。
我們可以做什麼?
多年前,社會福利處有一句廣告標語﹕「贏咗場交,輸咗場家,值得咩?」我此刻想到,深有感觸。無論是「藍絲」還是「黃絲」的市民,都希望香港能繼續是一個理想的家園。然而,如果因為政見不同,而導致家庭與朋友關係破裂,連親密關係都保不住,談何理想的家園呢?
利用3R來保持人與人的關係
我們如何在政見不同的情況下,能繼續保持親密的關係呢? 美國西北大学Prof Brian Uzzi 認為,我們在溝通中可嘗試運用「3R」(Recirpocity,Redirection,Rationality)去減少磨擦的機會。
假設,你的「藍絲」家人正在大力批評「黃絲」攪亂香港,並且支持「警方執法」。你需要先忍著駁斥他們的衝動,細心聆聽對方的心情,試試先用「3R」中的 兩個R,即是「Recirpocity(互惠)」與「Redirection(轉移視線)」
Recirpocity(互惠)
當你的家人大聲支持警方行動,就算你不認同,你可以先說「係啊,其實都有好多好警察㗎﹗好似上次我見到一對夫婦超速駕駛,當佢哋被警察抄牌嗰陣時不斷鬧警察,個警察不特止冇燥底,仲用和氣嘅語氣去回答嗰對夫婦問題,嗰次我見到都要寫個『服』啊﹗」
當你這樣說,你家人就會覺得你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因此覺得一家人還是團結的,心情也會變好,更容易接受你之後對警方行動的不同見解。
用Recirpocity,精華在於你不用揞著良心,完全認同你家人的評語。你只需要認同他們所說的一小部分。例如在上述例子,你只是認同某個警察在處理某案子的專業,而非認同警隊在處理今次衝突的可吵架的先兆,
Redirection(重定向)
例如當你提出示威者亦是為香港民主貢獻,你家人反應稍為有點激烈地反駁示威者是「攪亂香港」。你可以嘗試劍峰一轉,像耍太極般借力打力,說﹕「其實我哋香港小市民的真正敵人可能真係同啲黑勢力有關。佢哋可能真係收咗唔少錢去煽風點火,製造混亂,真係無恥啊﹗」
如此招運用成功,你和你的家人就有共同譴責的對象,令你們避過原先將發生的衝突,有時還會有點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句話說得好,「當你有共同的敵人,你們更容易成為朋友!」
Rationality (理性)
我必須再次強調,使用邏輯和證據來說服別人,在爭辯當中,效果住住非常有限。讀者可能會問:「難道理性討論是多餘的嗎?」其實理性討論才能真正有機會解決分歧,但前提是必須大家情緒都差不多回復平靜,雙方的大腦再沒有被杏仁核騎劫。還有,你需要確保大家已經建立互信尊重。如果達成以上條件,則可以嘗試開始理性討論。記緊要常常提醒自己,不一定是在口頭上拗贏對方。就算我們遲不到共識,也能「和而不同」(agree to disagree),明白大家只是用不同方法和領域上,為社會出力,這也是美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