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演唱會製作公司決定是否為某某藝人開辦演唱會,他們都會有既定的「指標」──如藝人有多具人氣、有否贏得幾個獎項、有多少HIT歌等,去判斷是否值得為該藝人辦一場演唱會。2002年,張崇德與張崇基因欠缺上述總總,被幾間演唱會製作公司一口拒絕開辦演唱會;然而他們沒有放棄,憑著他們在音樂上的實力,崇德與太太劉美娟二人親自辦演唱會,結果,這兩兄弟入行九年以來首個在伊館的演唱會《二人之重唱演唱會2002》,兩場皆座無虛席;辦過演唱會後,過了幾個月,祟德與美娟再創一次奇跡──開辦了「音樂人教室」,他們今天除了教學,他們更有籌辦宴會、製作音樂,熱愛音樂的他們,只想把音樂的樂趣感染他人。
二個人辦的演唱會
歌手能否有高人氣,除了靠實力,亦靠媒體的播放率,然而作為歌手,就只能那麼被動嗎?90年代至20年代初,媒體很少播放張祟德與張祟基的歌,大眾沒甚麼機會聽到他們的歌聲。祟德指,2002年他們打算推出新唱片,很希望辦場演唱會;祟德於是聯絡演唱會製作公司,然而,幾間製作公司都認為他們兩兄弟不夠號召力,不願意幫他們辦演唱會。不過,一連串的拒絕沒有擊倒他們,崇德與太太美娟決定自行辦演唱會,希望透過這演唱會作為試聽會,宣傳新唱片。
雖然從事音樂幕後工作多年,崇德與劉美娟從未辦過演唱會,當他們決定自己投資、主辦、製作後,才知道原來辦一場演唱會是那麼複雜。美娟指,那次可說是他們第一次「搞生意」,他們二人由訂場地、座位編排、決定票價、舞台設計、燈光、音響、海報設計、設訂票熱線、邀請樂手及嘉賓、構思演唱會流程、製作、監製,以至安排保安人員、保險等,台前幕後一手包辦,最後,崇德與崇基《二人之重唱演唱會2002》在伊館舉辦的七千張票全部售罄,演唱會辦得非常成功,好評如潮。
他們笑稱自己根本不會「做生意」,演唱會找來10多個結他手、30個非洲鼓樂手、9人樂隊做配樂伴奏,務求要做到最佳的音樂效果,祟德謂:「我搞演唱會不是為賺錢,而是想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
「音樂人教室」 樂壇專業音樂人教授
演唱會過後,崇德跟美娟思前想後,思考接下來做甚麼好;崇德想到:「那時市面上沒有人教唱、彈流行曲,自己跟崇基讀聲樂出身,既是歌手又是樂手,擁有十級樂理,有彈、唱流行曲的經驗,可試試教唱歌;再加上有唱片及演唱會樂手班底,甚麼樂器也可以教,何不自己辦間專業的音樂學校?」
崇德觀察到有不少成人不懂用音樂令自己開心,賺了錢,又多只投資在子女身上,故希望為成人發掘音樂的樂趣,為他們提供享受音樂的機會。學校取名「音樂人教室」,希望做到有別於一般琴行及音樂學校,由活躍於香港流行樂壇的頂尖專業音樂人作導師,「他們有豐富的演出經驗,可教授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及竅門,強調做到音樂效果,不需拘泥於要彈到琴譜上的每粒音。」祟德謂。
自己做裝修 親手髹牆
崇德與美娟找到諾士佛臺的場地,當找人報價裝修時,才得知裝修費是那麼昂貴,他們都呆了,為了省錢,他倆親自充當裝修工人,自己舖磚、髹牆、貼隔音綿……美娟說,當時沒有想過裝修是那麼辛苦的,尤其當時大熱天,不能開冷氣;剷牆紙弄到手流血,又到旺角買牆灰,再溝色粉髹牆,想不到牆壁在射燈照射下,非常美麗。結果,他們7月尾才完成演唱會,11月初音樂學校就正式開業。回顧過去自己親手建立一間公司,他倆感到非常自豪。
一人一琴 教速成班
他們為音樂學校購置了20多部電子琴、20多枝結他,實行「一人一琴」,務求讓學生下班不用自己帶樂器來,又為學生訂購樂器,務求令他們不用自己張羅,可輕鬆享受玩音樂。崇德指:「很多在職人士下班來,都是一副累透的樣子,當時我跟自己說,一定要他們笑著離開;要讓他們知道音樂是開心的,可讓人重拾活力;若玩音樂令他們添加壓力,就失了原意。」
當時,他們推出速成班,保證4堂可彈到歌曲,此外,又提供多樣的樂器選擇,除了結他、更有豎琴、非洲鼓等。祟德指:「一開業生意已很好。當時報名、招生、與導師溝通,全由美娟負責,美娟總會讓進來的人報班或買產品。」
遇沙士轉型 製作心靈音樂
03年遇上沙士,對他們大受影響,尤其不能教唱歌,以免飛沫傳播,學生人數跌到零。當時社會一片愁雲慘霧,崇德就想,音樂可給予人安慰,於是就製作了音樂人鋼琴集,希望讓人心靈有慰藉,結果很暢銷。
自此以後,崇德意識到他們不能只依賴教學維生,避免危機來臨時措手不及。與此同時,他發覺香港的音樂選擇很少,如缺乏本地製作的BB音樂,於是慢慢轉型,多做了音樂製作,陸續製作了多款心靈音樂、BB、孕婦音樂(一來作胎教,二來讓孕婦可恬睡)。
製作唱片過後,他們更親自走訪唱片店、兒童用品店等,取市場部電話,逐一詢問各門市有沒有興趣銷售他們的唱片,他們指,自己去問經理通常都肯賣;若找同事去,就未必成功。
一條龍個人唱片製作 感動伴侶
其後,祟德亦開展提供一條龍的個人唱片製作服務,由教編曲、填詞、唱歌,唱片封面設計、印刷,又運用錄音室,為人製作獨一無二的禮物,祟德指,曾經就有男士希望送《陪著你走》在婚禮上送給老婆,但坊間的音樂都不合他的調子(key),先學了8堂唱歌再錄音。又曾經有女士學了9個月彈唱《終有一天感動你》,在婚禮上給老公驚喜,祟德謂,這樣的禮物獨一無二,沒其他東西可取替,音樂真的可以很有感染力。
此外,祟德與美娟又接洽很多宴會籌備的工作,由訂場、音響、燈光、找樂隊、司儀、歌手等,製作團隊一手包辦,開闊收入來源。
在諾士佛臺做了兩年,怎料業主突然要收回場地,花了很多心機裝修的地方說搬就搬,他們也得無奈地接受,後來他們找到加拿芬道,那時剛好有朋友想夾租,就擴充了,一做就9年。到2014年大幅加租,令他們迫不得已再搬,來到今日的荃灣區,面對著海景的高層,還以為搬遷之舉會令不少學生流失,怎料學生卻多了。
教音樂的「生意」
說到「做生意」,崇德與美娟都有深切的體會。美娟指,做生意要付出,要落場做,與人建立關係,特別他們從事的音樂教育,始終是服務性行業,她近幾年較多投放時間在其他工作,如電台節目,對收生有一定影響,她指,要找到理念一致的同事不容易。
對於不喜歡重覆性工作的崇德,他指第一年已浮現過不想繼續教的念頭,因為教學要花心力,但為了公司可持續運作,亦希望將音樂的樂趣,感染其他人,他教音樂至今天。
喜歡帶頭 推廣多樣樂器
對於現時坊間多了很多學音樂的地方,祟德指:「我不想跟其他人鬥便宜,因為我們希望提供的是高質教學;我們喜歡帶頭,例如引入非洲鼓、ukulele、豎琴班。」這些樂器都在《二人之重唱演唱會》中亮過相,演唱會後他們緊接開辦這些鮮有的樂器的課程,引發大眾的興趣。
到其他機構抄了橋,他們又開拓新元素,祟德指,他不介意其他公司抄考,只想啟發大眾喜歡音樂,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樂器,故他們不斷觀察市場的變化,同時不斷轉型,寧願多做製作工作。
信仰家庭工作 排好優先次序
祟德稱:「一盤生意總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投放多點時間;而我寧願花多點時間看子女成長,在我人生,信仰與家庭,於我是重要的,我會問自己可否追求、認識多一點信仰?」過去有6年時間,他寧願將工作放低一級,並於2012年修畢柏祺大學的教牧學課程,成為教牧學博士。
除了音樂教育發製作等工作,祟德與美娟屢屢獲企業及機構邀請,作企業培訓,包括:口才、發聲、面對逆境、正能量、NLP、情緒管理,以至客戶服務等,又獲學校邀請作家長講座,推廣家長教育及向學生分享音樂創意。
經歷加租、搬遷……美娟指:「每個挑戰都能度過,我們還在生存,預計接下來還有接踵的挑戰,我們樂於迎接。」
由籌辦演唱會到辦「音樂人教室」,張祟德與太太劉美娟很多時都親力親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2003年遇上沙士,「音樂人教室」由非常風光變到剩下零個學生,張祟德開始轉型做更多音樂製作的工作。
劉美娟認為喜歡一件事,只要繼續走一定會成功。創業定會碰到很多艱辛,不要懼怕,一天未到終點都未為輸。
美娟跟祟德二人理念及價值觀一致,每事分工合作,大家互相支持,令「音樂人教室」及所有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