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是產品多優秀
我們總會在不同場合聽到一些銷售人員說這句話:「可否借你2分鐘,我有一個很不錯的產品想推介給你。」我們大多時候的反應都是反感的,原因很簡單,你產品很好與我何干?
銷售大師吉格.金克拉說過:「人們買東西的動機,不是由於邏輯,而是因為感情的需求。」人類都是自我中心的生物,購物只為滿足自己的需求,不因你的產品多出色,要是你的產品不能和客人連上關係,客人就不會把產品帶回家。銷售第一步,就是要學懂了解客戶的需求,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衡量利益,作出最適合的建議,而不是只將公司產品優點倒背如流,不問緣由硬塞給客戶。舉個例子,一家賣電視的商戶最近採購了最高規格的電視機,如你是售貨員,你會把它同時推介給大學生、公司老闆和退休人士嗎?你大概也不會,但事實上很多銷售人員正常犯此毛病,忽略考慮客戶的需求,只關心自己能否把產品賣出去。
滿足客戶更高需求
要賣得出產品,要先忘記賣產品這回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熱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在銷售的過程中,除了要給客戶獲得實質需求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給他情感上的滿足,要讓客人感到備受重視和關懷。
出色的銷售人員都能將客戶變成朋友,因為當你真誠地為客戶設想時,自然就會衍生出一段友誼。在銷售心理學上,我們可以把客戶需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利益需求」,只能夠短暫滿足客戶需求,利用優惠、折扣、贈品等吸引客戶購物,大多只能做一次生意;第二層次是「情感需求」,就是銷售雙方建立了信任關係,客戶能夠將內在情緒需求告知,一段長遠的客戶關係就是在此層次建立;第三層次就是「安全感、信任和肯定需求」,客戶能從購物的過程中獲得此類情感上的滿足,這也就是我認為頂尖銷售人員能帶給客戶的東西,此等層次的信任度不易被動搖,客戶有需求時也只會想起你,可說是「非君不買」。
無論你在賣甚麼產品,找到客戶需求,帶給客戶產品以外的價值,那就甚麼產品都能夠賣得出。
本文由香港IPP執行區域總監彭永東提供。
專欄: 銷售心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