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932 香港Q嘜優質服務計劃
生意買賣熱線

92932

Dr. X
Dr. X

Dr. X 香港一中產X世代,在人生上下半場中間, 立志建立橋樑連結社會中的世代差距, 應用最新的研究來解釋現今社會/職場/家庭問題, 盼望在荒誕的世界注入點滴的活潑生命。 城市女生K 為社會紛紛討論的九十後,足跡踏過歐美亞非大城小鎮。 大學畢業後沒有按社會方程式找高薪厚職, 卻遠赴美國、非洲學習及服務社會, 深信視野廣闊會帶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明白。

動物大遷徙

2018-07

Clara 在公司如常地OT到9:30pm,她看著她的 Macbook Pro同事以為她在放假後趕 project,其實她已經在JobsDB遊走了個多小時,迷失在1193 designer 的招聘空缺中,她現在實在是心大心細,應該執靚CV 及portfolio搵工,還是留在現任公司繼續第二年重覆的工作呢?

Clara 左眼角突然窺見上司 陳sir走過她的座位,雖然她秒速轉screen 由 jobsDb.com 轉成photoshop,但以陳sir十多年工作經驗,已在瞬間留意到看見Clara 閃避他的目光,他也猜到她應該正在加入動物大遷徙的行列了。

陳sir冲了杯咖啡,回到自己座位。看著枱頭去年團拜時影的公司大合照,他不禁感嘆,組裡的7個組員中已經有三個80/90後在年頭相繼離開。本以為Clara會是個可用心栽培的接班人。陳sir不禁自問:是Clara同普遍香港年青人一樣急攻近利呢?還是自己的管理手法未到家?

相信以上的例子,應在不少香港的辦公室中出現。不如讓我們嘗試進入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並分析時下年輕人轉工潮的問題。

---------------------------------------------------------------------------------------------
Clara: 我在這間中型設計公司的graphic designer 工作,已經是我第二份工。跟同年紀的人比較,其實我轉工的次數已經算少,我在Poly的同學Sophie,已經是第四份工了。

其實現在轉不轉工作,我也未決定。加入了這公司差一個月便滿一年,但感覺好像已經是捱了兩三年。我覺得要學的東西已學得七七八八,最難頂的是,陳 sir不理我們的工作量,很多時條Team已OT到妻離子散,他還只管做生意,胡亂接jobs!搞到大家晚晚要凌晨才回家!

其實陳sir兩個月前升了我做senior,但人工只加得幾百,還要我額外去幫他管住兩個剛畢業的小妹妺。這樣的付出和收入簡直完全不成正比!提起那兩個小妹妹Daisy和Apple更令人火滾!什麼都唔識就話做designer。其實公司應該花多點錢去請些有經驗的Designer,而不是升我職,然後妄想要我去提高她們的質素!這簡直是浪費我時間之餘又浪費公司的資源!加上陳sir近來常常北上開會,當公司有鑊氣時,次次都是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之前有個客日日打電話來話要改design,但陳sir又不在辦公室。他似乎將他的責任都推晒給我,搞到我只能硬著頭皮死頂,最被鬧到狗血淋頭!
---------------------------------------------------------------------------------------------
sir其實我真的不大理解Clara在想什麼,我已經在上年升了她做team senior,但最近見她開會總是看手機,工作亦老是心不在焉。當然比起我所見的90後,Clara已算是踏實及負責任。所以我才給她發展機會。作為上司,我覺得她現階段最需要學習如何同客戶溝通,磨練跟客戶周旋的技巧,因為這些技巧對她未來的工作發展十分重要。但每次要她跟客戶開會,她都好像十分不願意。想當年,如果我在她這樣年紀的時候,我的老闆能給我這樣的機會代表公司去跟客戶開會,我真會覺得是夢寐以求!真不明白為什麼這一代的年輕人總是不珍惜這些寶貴的上位機會。

---------------------------------------------------------------------------------------------

【Dr. X 解畫】

這幾年間我有很多機會跟兩代的職場員工及經理進行培訓,聽聽他們分享的故事。我相信香港職場裡有著成千上萬的Clara和陳sir。其實Clara跟陳sir所面對的問題正是職場兩代所經常遇到的典型問題。

兩代對時間有不同的看法:
隨着年紀的成長,我們對時間的觀念也會隨之而改變。試想對於一個打了10-20年工的上一代來說,一年時間可以話相對很短,所以聽到年輕人做了一年便轉工,他們會覺得這是急功近利。但對於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工作一年已經是很長的時間。而且年輕人在初入職場時,難免有一點浪漫的想法,以為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很快勝任工作。同時他們並沒有機會建立一個好的比較點,自然會認為自己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壓力已是全世界最大的了。當對公司、同事及老闆的期望跟現實出現落差時,失望更是悠然而生。再加上現在的就業市場機會處處,很多行業都「工搵人」,不像上一代是「人搵工」,所以現今年輕一代轉工頻率高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對上一代而言,與下一代溝通中最需要的是感受到下一代的尊重。但是我經常聽到的卻是他們對下一代態度的不滿。每當上一代看到下一代愛理不理的態度,或是老偷看手機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不被尊重,因而產生不滿。事實是,對80/90後來說,Multitasking 的對話方式是一種常態。但對上一代來說,專注對話其實是尊重的根本。

兩代對工作授權及學習方法的不同:
當我在培訓的課程中談到授權 Delegation的概念時,發現兩代對這個看法實在是南轅北轍。對大部份上一代的經理來說,授權通常是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清楚講出工作每一個步驟,讓下屬照板煮碗。另一種是給下屬機會,讓下屬自己去摸索及碰釘,在錯誤中學習。這兩種方法也是通常 80前的員工被訓練的方法。

但現在的80/90後,這兩套的模式通常都不是最有效。在授權工作給下一代員工前,可以先分析他們的成長和性格,在兩個模式中去找出員工合適的平衡點。在授權的過程也需加一點功夫,例如在過程中多花一點時間去解釋這件工作背後的原因、目的及範圍 ,也讓他明白做好這工作後對公司及個人的好處。另外對成熟一點的員工,也可以多一點提問,讓下一代也有表達想法及創意的機會。在他們授權後工作的時候,也常常主動去讓他們覺得老闆是在他們的旁邊支持。這些技巧好像很花時間,但想留住好的下一代員工,是值得花時間的。反過來,如果員工轉換太快,對公司的生產力及成本也會構成很大的負面影响。

To Arden: 以下綠色的,如夠版位就用,不夠就作罷。(這篇專欄,我留了兩版的)

Clara的小錦囊:
在現今的就業環境下,定期留意自己的marketability可説是無可厚非的事。不過,要決定去留必須從多方面考慮。最近常有mentee(Clara 也是其中一位)來問我對於他們轉工有何建議。就Clara的情況而言,明顯地工資、工作辛苦度、工作裡的成長空間和與老闆及同事的關係都是她現時所考慮的因素。不過除了這些之外,我通常會提出以下問題:

· 在3-5年內,你的事業願景是什麼?

· 你明白你在這份工作的使命及要學會的東西嗎?你認為這個使命完成了沒有呢?

· 你認為目前的工作與考慮中的新工作相比,哪一份能讓你更接近自己的職業理想呢?

· 在面試過程中,如果有人問你認為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有什麽自豪的建樹沒有,你會如何回應呢?

我認為,Clara該否轉工這個決定,要取決於她怎樣回答以上問題。

給陳sir的小錦囊:
對於陳sir,在考慮挽不挽留或如何挽留Clara之前,應該先去想想該如何調整自己對80/90後的管理及領導方式。在這個案例中,Clara覺得她的付出並沒有被陳sir重視或關注。同時她也覺得每每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時,她都要孤身面對。所以陳sir必須明白,Clara如今考慮去留的重點,雖然表面上是工作量和有沒有新東西學,但實際上, Clara現在最關心的是老闆是否看到並重視她對公司的付出——不但天天OT,還要努力同難搞的客戶及下屬周旋。而當她這樣付出時,陳sir又是否能站在她旁邊作她隨時的幫助, 提點和鼓勵。我建議陳sir在下次給Clara新任務前,可以考慮以下的授權模式(Delegation Model):
Step 1: 我來做,你來看 (I do, you watch)
Step 2: 我們一起做 (We do together)
Step 3: 你來做,我來看 (You do, I watch)
Step 4: 你來做,我不需要看 (You do, I don’t watch)
而看並不意味著被動見,「看」是指觀察,反饋和鼓勵。

其實人都有一個心理習慣,就是看見跟自己不同的行為或思維時,自然會標籤這是不好的。但根據剛去世的領導力大師Stephen Covey所寫的經典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領袖需要有的其中兩個重要習慣就是:一,首先去了解別人,然後才期望別人理解自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二,統合綜效,富創意地協作(Synergize – Principle of Creative Collaboration),意思是尊重彼此的差異,不把不同的意見當成壞事。我相信這兩個習慣能大大的幫助我們去了解不同年代的行為和思維。要知道,在存異的基礎上溝通,不但需要有邏輯上的理解,更需要能在情感上有同理心。我們在言談中,也要僅記說話是帶着能力的。我們能用少一點好像“想當年”這類的說法,便會少一點機會惹動對方的氣,恐怕使他們失了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