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應該是同業中比較反常的,喜歡佛系投資,對升跌已經沒什麼感覺。在金融行業,買方有按月或按季的表現考察壓力,賣方也有交易量業績要追趕,大家都被迫到十分短視,急功近利,追漲殺跌。社會風氣乃至人性如此,在股市中更被放大。
本文標題來自內地的知名企業家段永平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一番說話。
段永平是90年代中國最知名品牌之一,小霸王學習機和步步高的創辦人。他也是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榜排第二和第三的OPPO和VIVO幕後的投資者,市佔合共33%。內地財金界普遍共識是:「段永平才是真正的首富」。
這麼頂尖的企業家和投資者,走過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轉捩點是段永平在2006年中標股神巴菲特的慈善午餐,用62萬美元獲得了向股神親身學習的機會,然後學以致用。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正正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沒有什麼十條心法、五種操作、十個小時就學會的噱頭。筆者覺得這個門派的研究和投資方極多樣化,但核心理念離不開兩點:一是深入了解上市公司背後的行業、經營狀況和大約的價值;二是在股價低於價值的某個幅度,也就是出現所謂的安全邊際時,堅定買入。什麼時候賣出,是另一個故事。
很多時候,分析和股價表現是兩回事。沒有人保證買入後股價會立即上升,賣出後股價會立即下跌。很多投資者在沒有詳細研究的情況下,進行買賣,但股價方向不如所想,就會懷疑自己,周而復始,腦袋被股價升跌騎劫,迷失在數字跳動之上。
如果自己已經盡力研究,那就要相信自己的投資決定。如果還未了解一盤複雜的生意,或者覺得太難而沒有動力,大可以找簡單一點的去研究,例如我們日常生活都能接觸到的品牌和公司。紮實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支撐合理的投資決定,長遠達到用低風險獲得最高的回報。反之最恐怖的是,不知自己為何賺錢的投資經驗,總會令投資者自滿,在其一生的投資長河當中,只要有一次的失敗,就會全數奉還給市場。
影響股市升跌的原因太多,但筆者相信股價總會回歸價值。10塊時想買,5塊時為什麼不是買更多呢?
專欄: 心悅隨筆
范騅,愛讀經濟、金融、心理、傳記、歷史和小說。深信筆能訴說、亦能傾聽。畢業於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及環境工程學學士。